本网讯(通讯员 杨雅 管思雅)9月29日下午,伟德bv1946在“一站式”学生社区——倍阅书店开展以“喜迎国庆颂华诞,红色书香润初心”为主题的“红细胞”党员读书分享会(第十七期),本硕各支部共16名代表参加。此次活动旨在引导学生厚植爱国情怀,从红色经典中汲取奋进力量,在国庆之际以书香致敬祖国,让红色基因在新时代青年心中代代相传。
活动伊始,大家一起观看了央视新闻国庆微短剧《走,看升旗》,该片用生动的镜头语言、鲜活的人物故事和真实的情感表达,展示了不同职业、不同年龄的人们对国旗的崇敬与热爱,以及在国旗见证下祖国的发展与变迁,也强调了爱国主义精神在新时代的传承与弘扬。观看完影片后,同学们深刻地意识到,升旗仪式不仅是一种仪式,更是对祖国的深情告白,爱国情怀应深深融入每一个人的血脉。
随后,各支部代表分享了自己近期阅读的《青春之歌》《觉醒年代》等红色书籍,并结合实际畅谈体会与思考,红色书香浸润初心,青春力量共话担当。大家一致表示,要以实际行动践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贡献青春力量。

此次读书分享会不仅营造了喜迎国庆的浓厚氛围,更通过红色经典的集体阅读与交流,让同学们在国庆前夕接受了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与红色精神洗礼,引导同学们在书香中感悟初心、在历史中汲取力量,进一步坚定了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伟业,以实干担当书写青春华章的决心。
(审稿 郑冬洁)
本科生第一党支部 陈芮
在这金风送爽的季节,我们迎来了祖国的华诞,在这普天同庆的日子里,我们更不能忘却那些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英勇奋斗的革命先辈。他们用热血与生命铸就了共和国的坚实根基,他们的故事被镌刻在红色经典书籍之中。而《青春之歌》里林道静的故事,更是让我感慨万千。她原本是一个天真烂漫、不谙世事的学生,但在国家危难、民族存亡的关键时刻,她没有选择逃避,而是勇敢地投身到革命的洪流中。她怀揣着对祖国的热爱、对民族命运的关切,从一个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逐渐成长为一名坚定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她的成长之路荆棘丛生,敌人的迫害、同志的误解、生活的困苦都没有将她打倒,反而更加坚定了她为革命事业奋斗的决心。她如同一朵在风雨中绽放的铿锵玫瑰,用热血与生命诠释着青春的壮丽与革命的真谛。
本科生第一党支部 孙丹彤
还记得第一次读《觉醒年代》相关书籍时,我曾为陈独秀、李大钊等先驱者的奔走呐喊而热泪盈眶。他们在黑暗中探寻救国之路,用文字唤醒沉睡的民众,一句“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不仅写满了对理想的坚定,更藏着对祖国最深沉的期盼。还记得第一次读《觉醒年代》相关书籍时,我曾为陈独秀、李大钊等先驱者的奔走呐喊而热泪盈眶。他们在黑暗中探寻救国之路,用文字唤醒沉睡的民众,一句“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不仅写满了对理想的坚定,更藏着对祖国最深沉的期盼。
本科生第二党支部 田骄阳
初次翻开《红岩》时,我总以为这只是一本记录历史的“老书”,可当我跟着江姐、许云峰、小萝卜头的故事走进重庆渣滓洞、白公馆的牢房,才真正被那种 “在绝望中坚守希望” 的力量震撼。我记得书中有个细节:江姐被敌人钉穿手指,却始终没吐露半个字,面对狱友的心疼,她只说 “竹签子是竹子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读到这里时,我在图书馆里忍不住红了眼眶——那时的他们,有的和我们现在年纪相仿,有的刚为人父母,却能在酷刑与死亡面前,把对祖国的忠诚、对人民的责任,看得比生命更重。
研究生第一党支部 陈思琪
最近,我重温了 《红星照耀中国》 ,在埃德加·斯诺的笔下,我仿佛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却又充满理想的年代。我看到了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那一群头顶红星的人,是如何凭借着如磐的信仰和必胜的信念,在黑暗中摸索,在逆境中奋起。书中的每一个细节,都在告诉我,“初心”二字,并非抽象的概念,它是长征路上的坚韧不拔,是延安窑洞里的真理求索,是面对强敌时“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豪情壮志。